唐诗十大巅峰之作_唐诗十大巅峰之作把酒问月
1,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虽然诗歌很长,但几乎每一句都是精华,尤其是第二段。《琵琶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很高,是古代最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一般来说,叙事诗的文学性都比较低,因为诗歌擅长的是写景抒情,而非叙事。就算是杜甫的“三吏三别”,也没有多少人喜欢。然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却能够将诗歌和音乐奇妙地结合,达到了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结合,给人以全新的体验。
2,李白《把酒问月》
要说李白最好的诗篇,我认为当是这首横跨古今的《把酒问月》。自古以来,中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古诗词中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张孝祥的《念奴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李白的《把酒问月》也是其中的代表。《把酒问月》超脱了现实,将思考转移到了天地宇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对《春江花夜月》的评价很高:“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的的立意的李白的《把酒问月》十分类似,都是站在宇宙高度的诗歌。和《把酒问月》相对比,该诗的辞藻华丽,有六朝之遗风。该诗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但是并非没有缺点,如上半部分是天人之境,但是下篇却急转直下,变成了闺阁诗,可谓“虎头蛇尾”。不过,就凭上半部分也可以排在前三。
4,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在当时可谓名扬中外。《长恨歌》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面上是赞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恩爱,坚贞不渝,实际上讽刺了唐玄宗晚年的昏庸,敢将本朝皇帝的事迹在诗歌中大书特书的,白居易是第一人。该诗可谓是“史诗”,赵翼评价到:“古来诗人,及身得名,未有如是之速且广者。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5,李白《将进酒》
李白曾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首”将进酒“正是对李白这种“及时行乐”思想的反映。李白仕途失意,于是选择了庄周的逍遥豁达,周游四海,游览名山大川。在李白身上,我们还能够感受到魏晋风流的影子。该诗大起大落,忽翕忽张,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被评价到: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干古无双。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蜗居成都草堂时期的写下的作品。诗歌书写了草堂恶劣的居住环境,但是“圣人居之,何陋之有”,杜甫在草堂依然心怀国家,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该诗充分显示出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是杜甫的代表作。
7,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诗史”,将唐朝社会的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杜甫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不久,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所作。始终将忧国忧民、忠君、念家、怀才不遇等感情融为一体,创作了博大浩瀚宏篇巨制。其中对社会黑暗的揭露也是十分尖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就是出自本诗。
杜甫,在唐朝是诗人第一,在古代所有诗人中也是第一。他的成功处首先是在他有高尚的抱负。他自比稷与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迂阔不切事情的抱负,高尚的意境却由此产生,因为事实远不如他所想的那样顺利,使得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坏人坏事采取“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的态度。任何文人都读过《孟子》“庖有肥肉,野有饿莩”,到杜甫才化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在他以前没有一个诗人能造出这样的句子,只因为没有杜甫那样的抱负和意境。——范文澜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9,韦庄《秦妇吟》
《秦妇吟》是唐末诗人韦庄的长篇叙事诗,此诗借妇女之口描述了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宏大严密,语言流丽精工,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后人把此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也是唐朝叙事诗的一座丰碑。
?
10,高适《燕歌行》
《燕歌行》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诗歌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
10
李白
《 蜀 道 难 》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节选)
全诗回肠荡气,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
9
王湾
《 次 北 固 山 下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诗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8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一帜。
7
王之涣
《 凉 州 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整首诗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堪称“唐音”的典型代表。
6
王之涣
《 登 鹳 雀 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虽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也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令人襟怀豪放。不愧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5
张继
《 枫 桥 夜 泊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成为写愁的代表作。
4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副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海天愁思”中亦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
3
杜甫
《 登 岳 阳 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2
杜甫
《 登 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的盛誉,是理所当然。
1
崔颢
《 黄 鹤 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