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_道德经感悟与心得体会
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
这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的宝典巨著。
据说当在国外翻译成版本的就大概有150多种,道德经的版本。
可见《道德经》这本书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影响是广泛。
它真的是一部智慧宝典。
这本书通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大智慧大道理。
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整个一本书,所描述的就是道,大谈道的道理,可谓头头是道。告诉我们道的真正含义,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学者还都在不断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见这本书的高深之处,它蕴含了宇宙的本体,万物的玄妙都处于道。
而在最后告诉我们,天之道,利而 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能够读道德经,读到此处,一定会让你感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道,最早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道理,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反过来有说,天地万物的规律,都不是轻易能说出来的。
“德”的含义是本性,本心,是直视自己心念所行之路的方向。本性,本心,心念所行的方向,应该是善的,仁慈的,是正义的和符合人们良知的。
荀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便是对“德”的最早注解。
后人把道和德联合起来,做一词“道德”。是说人们心性和心念的规律,就是要符合天下万物初始的状态,这个状态,便是要遵循人们的内心,弃恶向善,弃黑向明,弃邪恶而追求正义,弃谬论而寻求真理。
二千年前的老子阐释了“道”,孔孟和他们的学生倡导“德”并身体力行“仁义”,这道德二字便流传下来,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孔孟儒家思想“仁义道德”,这种思想,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24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源自“道德”,从人们质朴的原始思想中寻求真理,寻求对社会的,自然的,人类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这便是新世纪“道德”的新的内涵。
道教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及其《道德经》。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纵观中国的哲学史,其起源大都在公元前5-4世纪左右,从老子到孔子、杨朱、墨子、庄子、荀子等各家学说,莫不如是。
他们的生活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朝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北方戎狄的侵扰和南方楚吴诸国的勃兴,加上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的互相侵伐,国家旦夕可亡,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恐惧、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日俱增。
大约战争和灾难使人触到了生命的底色——死亡。所以大家对于生死存亡、家国情怀的思考愈见深刻,其目的无一不是为了找到一种趋利避害、平衡身心、安居乐业的最便利、最可行的思想和方法(至少先秦的哲学家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老子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道德经》是他的代表作。道德经主要阐述了“道”和“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而从道德经衍生出来的道教的教义有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和当朝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是相吻合的:比如修养生息,比如和谐社会,比如清心寡欲,比如天人合一……等等。而从根本上来说,道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宗教,它的不争更多只是体现为一种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而已。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学到很多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当中有些思想包含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思想理论,主张阴阳互补,物极必反的道理。实际上这和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揭示的都是事物自身的矛盾性问题,既对立又统一。这种辩证法似乎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论。
道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此看,定數也是由道所生,從虛無中來。《易經》講象數,象在數前,有象才有數,數在于后,象是無窮變化的,數只是變化的規則,有生于無。:又曰: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
太陽公轉一圈比月亮公轉一圈要多出五日,陽氣之有佘,陽氣有佘才有生機,因此,一切皆有定數,是指大自然規律是不可能逾越,即天機不可悖逆,這是說要順天應人,才能獲取自然的能量,但是不能什麼也不去做,听天有命,你若是多行善積德,也是能夠獲得大自然的能量的光芒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終有布之說。
天地之間,為有德能改命,太上老君曰:禍福無門唯心自昭:任何事情,一半天意,一半人為,陰陽和合之謂道。
《道德经》为老子(即李耳)的著作,自古以来便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法。
道德经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
一、道,在老子看来道从宏观来讲乃万物之始也,是无形无象万物产生的根源,这里的万物不仅指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只有理解了道,才能接下来理解德。
二、德,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一种用来修道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德才能修的了道,二者相辅相成。
《道德经》是一本详度,细读,深读的哲学书籍,每个人从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子的道德经就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幸福的宝典.中医说,道德经就是一本中医养生宝典.管理学家说,道德经就是一本管理学经典.心理学家说,道德经就是一本心理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