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_尾大不掉典故
尾大不掉是指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
楚子城陈、蔡、不羹。使弃疾为蔡公。王向于申无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对曰:“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郑庄公城栎而宾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面真管仲焉,至于今赖之。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亲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毫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卫蒲、戚实出献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解释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又《国语·楚语上》:“譬之牛马,处暑既至,蝱蚊既多,而不能掉其尾,臣亦惧之。”典故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掉:摆动。尾巴太大,不易摆动。“尾大不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旧时比喻部下势力太大,不易指挥调度,或因事物轻重关系倒置,形成难以驾驭的局面,;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这句话的出处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